制造,也可以很美丨东和迎来“制造美学”课题组调研

 
 
 
 

 

 

7月19日,广东省社科规划2025年重大委托项目“东莞·制造美学”课题组走进东和,由暨南大学顾教授带队,东莞市社科院副院长黄琦教授等专家同行开展实地调研。在东和创始人罗醒亮先生的陪同下,课题组深入参观了企业近年来围绕制造美学展开的空间构建、产品研发与理念实践,并进行了深度座谈交流。

 

 
 
 

 

 

01

 
 

 

“制造美学”是近年来东莞主动提出并持续推进的文化命题,正在从政策口号走向产业现场。它不局限于外观设计或视觉改造,而是更深层的价值逻辑——以美兴产,以产兴城,以城聚人。

 

 

这一理念涵盖设计、工艺、生产、产品、人文与理念等多个维度,其本质是产业与文化的双向塑造。课题组希望在制造业的真实情境中,寻找能够支撑“制造美学”这一命题的真实实践样本。东和,便是其中之一。这一理念,涵盖设计、工艺、生产、产品、人文与理念等多个维度,其本质是产业与文化的双向塑造。课题组希望在制造业的真实情境中,寻找能够支撑“制造美学”这一命题的真实实践样本。东和,便是其中之一。这一理念,涵盖设计、工艺、生产、产品、人文与理念等多个维度,其本质是产业与文化的双向塑造。课题组希望在制造业的真实情境中,寻找能够支撑“制造美学”这一命题的真实实践样本。东和,便是其中之一。这一理念,涵盖设计、工艺、生产、产品、人文与理念等多个维度,其本质是产业与文化的双向塑造。课题组希望在制造业的真实情境中,寻找能够支撑“制造美学”这一命题的真实实践样本。东和,便是其中之一。

 

 

02

 
 

 

调研当天,课题组一行先后参观了东和的工业美学空间和生产车间,从点胶设备到工具系统,从自动化产线到文创和艺术装置,无一不体现着“制造”与“美”的融合。

 

 

在东和,美不只是生产的附加装饰,而是作为生产逻辑的一部分——嵌于生产流程,渗透在空间布局之中,也融入使用者的直观体验里。新的设计与视觉表达,体现出东和对制造场景的重新组织与再阐释。在东和,美不只是生产的附加装饰,而是作为生产逻辑的一部分——嵌于生产流程,渗透在空间布局之中,也融入使用者的直观体验里。新的设计与视觉表达,体现出东和对制造场景的重新组织与再阐释。

 

 

工业文创

 

 

03

 
 

 

在随后的座谈中,顾教授、黄教授与罗总围绕“制造美学”的现实意义与企业如何回应、转化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 

罗总回顾了东和的发展历程:从工具贸易起步,到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与点胶系统,再到工业文创与艺术表达,这个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刻意追求“美学路径”,而是在不断追问“如何做得更好”中自然生长出的方向。罗总回顾了东和的发展历程:从工具贸易起步,到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与点胶系统,再到空间的文化与艺术表达,这个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刻意追求“美学路径”,而是在不断追问“如何做得更好”中自然生长出的方向。

 

 

在他看来,美不是一种“标签化”的设计,而是一种态度——体现在对品质的追求、对细节的坚持、对空间氛围的营造,也体现在制造者面对变化时所秉持的定力与专注。

 

正因如此,东和近年来持续推动工业空间的美学改造,并尝试通过艺术介入与跨界合作,提炼出制造业新的精神价值。

 

 

04

 
 

 

制造,是动词,也是形容词——代表精准、克制、系统,甚至带有温度与情感。

 

 

制造美学,不是去追求一个“美的样板”,而是激发制造者去重构自己对生产、空间、设计与社会价值的理解方式。而东和,正是在这种理解方式中,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路径。

 

这一次调研,并不意味着给“制造美学”盖章定论。但它让我们意识到:制造的语言正在变得更丰富更多元,制造的未来,值得被更多方式书写。

 

 
 

END

 

 

热点新闻排行榜

微信看新闻

扫描二维码,关注微信公众号,查看更多新闻

收藏
浏览量:0
创建时间:2025-07-23 0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