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访002|东和创始人罗醒亮-用5000㎡空间,重塑工业之美!

 

今天的主题是5000平米的工品生态空间。

 

以下内容源于对罗醒亮的采访稿的整理。

为什么要打造5000平米的工品生态空间?

 

作为工业行业中的一员,我们能够看到大湾区的工业并没有很好地融入生活,也没有为新一代提供足够的了解工业的机会!

 

我去过日本的秋叶原,有些商店还保留着70、80年代的工业风貌,店主们已年过六旬。早期我们也是在深圳华强北创业过的,秋叶原其实就相当于早期的华强北。

 

在发达地区,手工制品很常见,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做手工的工具。

 

而在大湾区,作为一个重制造业的行业,在我们方圆不到30公里的周边有华为、大疆、比亚迪等大企业,却没有这样一个环境。

 

通过深入了解,我发现这背后有历史原因,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,我们的工业发展落后了大约一百年。

 

当我们从事了这个行业,就会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,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让大家对自己的行业更有认同感。

 

我们不是空口说说,而是一直在践行的。

 

凭借我30年的工品情怀,我们开了这个“东和工品集合店”。

 

而既然开了这个店,我们就要承担负责,创造一个环境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工业的美和重要性。

 

我相信,通过努力,我们的理念会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传播开来,影响更多的人。

这个空间是如何来打造的呢?

 

基于三十年来在工业领域的理解和经验,我们打造了这个5000平米的工品生态空间,一个集展示、体验和交流于一体的空间。

 

我们采用了前店后厂的模式,前店用于展示产品和工艺美学,后厂则是实验室和生产车间。

 

作为工业的从业者,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推广工业美学,通过工业设备与创新结合,让更多的人了解它。

 

前店主要面向C端用户。这意味着我们从主要服务B端到扩展C端业务的转变。

 

B端与C端的客户群体,传播方式与受众是不一样的,因此我们的思维需要转变和创新。

 

我觉得不单是要在行业内做出创新,在某些时候可能还需要跳出行业本身,以面对新的用户群体。

 

前店,是我们的新尝试。它分为策展门店与艺术空间

 

 

策展门店展示着我们的工具、文创作品mini自动化生产线。

 

我们通过文创搭配工具的方式,让展示与体验可以同时进行,支持更多的人了解工具,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。

 

mini自动化生产线是根据车间的生产线做的,投入接近50万。采用了德国item的铝材,价格上item比国产贵了1倍,后面也配了一些人机交互端口。

 

 

我们也是通过不断地探索,才能开成今天的集合店。能开这个门店,如果单纯依靠情怀,我们是不可能做出这方面的一些服务,产业需要不断去升级和支撑,才能实现。

 

艺术空间展示用工业材料制作的艺术品,我们与艺术家合作,把工业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,展示工业与艺术的结合,为行业带来共鸣。

 

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工业产品的魅力,而不是局限于狭窄的专业领域。

 

正如玻璃大王曹德旺收藏玻璃艺术品一样,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尽我们的绵薄之力,既展示对艺术的热爱,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。

您是怎么盈利的呢?

 

经常有人问我,你的门店盈利模式是什么?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

 

有这么一句话,叫做100个人有100个不一样的活法和思考。

 

在行业当中,大家都是以盈利作为衡量的标准,我的企业也不例外,很多时候都要思考怎么在这里生存和发展。

 

一个企业,需要随着它所在行业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。当业绩开始下滑时,就必须做成调整改变。

 

为了应对这个变化,我们尝试了新的转型,探索工品文创这条路。

 

虽然现在可能还看不到直接的效益,但这开阔了我们的视野,其实这也是教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。

 

做一个事情首先我们不带着一个评判心,而是一个开放的心态。

 

我在这个行业的探索中,尝试了很多新的业态和方法。

 

比如点胶设备,主要是服务于电子、新能源、半导体的,通过高速相机,以几万倍的速度捕捉到点胶的位置和过程。

 

我看到了一些艺术家用点胶技术创造艺术装置作品,再通过点胶的流动展现美感。

 

无论我看什么东西,都会结合自己的本业,去观察它的状态和表现形式。

 

可以说,这么多年我已经和这个行业深度融合了,我和这份工作已经存在了很好的链接。

 

我太太跟我说,我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,并享受着这个过程。我工作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,更是以身心结合的方式感染周边的人。

 

我个人是很喜欢这个身心合一的状态,它是很难得的,能够让你每天都感觉是充实的。

 

这个门店开到现在接近三年,能看懂我的人不多,大概也就三到五位,有日本的供应商和客户,也有在瑞士的意大利人。我跟他们介绍门店时,能看出我展示的其实是工作与兴趣爱好的结合。

 

我想把这种工业的美好展现给不同的人员,希望不仅仅是让从业者去了解工业,更能让大家看到它的美在哪里。

 

我相信兢兢业业,念念不忘,能改变很多我们认为的不可能。

 

在这个行业,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空间,实现中国工业制造的产业升级,从而来更好地服务企业客户。

 

我这30年来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,这个坚持也是别人能够看到的,这也是我想传递的东西。 

 

 

 

专访系列:

专访001|东和创始人罗醒亮-企业如何坚守30年?

 

热点新闻排行榜

微信看新闻

扫描二维码,关注微信公众号,查看更多新闻

收藏
浏览量:0
创建时间:2024-05-31 08:00